水景住宅规划设计中的几大误区
水景住宅作为新生事物,在我国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作为水景住宅,首先必须有水,另一重要特点在于“景”字上,即小区内的水,必须是构成一定景观的,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对于小区的环境优化、人居质量的提高、生态效益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作用的,才可以称得上是水景住宅。就目前一些水景住宅来看,主要是依自然水系以及市郊的河网而建,或是在小区内的水体,虽由人工开挖而成,但达到了一定的面积,对于改善居住环境有一定作用的,也可以称为是水景住宅。
但纵观目前上海众多的水景住宅,虽然在数量、类型上多种多样,但其中精品寥寥无几,在规划设计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以人为本”,无从体现
众多水景住宅,水还只是一种摆设,只发挥了其景观功能,而如垂钓、游戏等实用功能并没有受到重视。有些水景在岸边围以高高的围墙,有些则以铁栅栏拦住了人们亲水的通道,这些做法违背“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生态设计,纸上谈兵
几乎所有水景住宅的环境设计都标榜自己的设计是生态性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其实,生态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其一般的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使人、生物、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平衡,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协调发展。
多数小区整治滨河景观时,景观设计多采取传统的工程措施,即拓宽河道、裁弯取直、石砌护坡、高筑河堤等。它将直接导致大量的沉积和淤塞;石砌的护岸虽整齐划一,但却改变了在多种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河床、河岸的自然特征和重要功能,削弱了视觉美感。同时由于河岸垂直陡峭,落差大,加之水流快,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使得人们走在河边,有一种畏惧感,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典型的“U”字型硬质河道,完全改变了一个动态的自然景观系统,扼杀了河道两岸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滨河景观这个本应是水景住宅中最具丰富生态价值的环境失去了活力,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渠道。
设计趋同,缺乏整体性
许多设计师在对居住区进行设计时,没有把居住区放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没有考虑到小区的周边环境,这样就使得许多水景住宅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成为一个孤岛。许多住宅建筑都是小高层和高层,有的甚至是超高层,这就使得原本并不宽阔的河道显得更加狭小。
重“榜样”不重创新
大城市的水景住宅设计,往往千篇一律,不少设计师重“榜样”不重创新。模仿之风盛行不衰,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复制、翻版。如现在很流行的溪流的设计,几乎所有津津的水景住宅都有,有些甚至被用在了自然河流的旁边,可谓是东施效颦了。
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同时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各类景观设计精品选接踵出版,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
急功近利,浮躁虚夸
现在水景的设计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其实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
水景住宅规划设计的实施策略
对策一:尊重人们亲水的权利,给人以享受的空间。
(1)亲水平台的运用
由于人具有亲水性,在小环境中缩短人和水面的距离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置亲水平台和亲水栈台,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让人融入到水景中。
亲水平台是一个人可以最亲密地接触水的场所,可以满足人们赏水、嬉水的双重需要。
(2)亲水步道的设计
亲水步道一般是紧贴河岸的走道或是由多级沿河岸的台阶组成的,有些台阶淹没于水面以下,有些则高出水面,这样,就可以使人们的亲水活动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接触到水,与水的亲近程度非常密切。
亲水步道以设计用材分,主要有人工材料步道和天然材料步道。在设计步道时应降低踢板高度,加宽踏板宽度,这样可以提高台阶的舒适性。亲水步道尽量不要太直,应该曲折一些,并且每隔一定的间距,设置一些小品景观,丰富水景内容,增加人们的欣赏兴趣。
(3)重视人的全息性
人的全息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不同的年龄段。居住区环境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认知自然的环境和景观;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娱乐和健身的场所;为老人提供一个身心放松和精神回归的家园。同时,居住区环境要为不同兴趣的人群提供丰富的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娱乐方式。二、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环境和景观。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有一种内在的向往自然的需求。当居住区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返朴”的生态、景观、娱乐方式与人体内的贮存信息相吻合的时候,人就会得到满足。
儿童最爱嬉水
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几乎没有一个儿童是不喜欢水的。因此在水景设计时,要充分为儿童着想,设置适合儿童玩乐的水景设施,既要符合儿童喜欢嬉水的天性,适于他们的尺度,能够发挥儿童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又要在安全性方面多考虑些,细致些,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来实施。
在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线式水面(如溪流等),和小环境结合得比较紧密,一般都较浅,不会发生什么危险,主要适合学龄前儿童玩耍。小区内的儿童可以就近嬉水,也方便家长看管。同时,溪流还可以和桥、板、石块、雕塑、绿化以及各类休息设施结合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室外空间。
为了增加儿童嬉水的乐趣,在水边,还可以设计一些以水为主题的小品。可以是水景的延伸,也可以起到烘托水景的作用。小品图案宜鲜明、具象,体量上也宜比较小。
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已经开始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设计可参与性的水景时,可在邻近河边设置阶梯状的平台,让孩子们在适合自己的水深深度进行玩耍。
老年人应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人口老龄化的城市,老年人往往成为居住区环境服务的主要对象,水景住宅由于邻近水边,通常空气较清新,环境较宜人,因此,在水边设置一些活动器械或活动场地比较能够吸引老年人来此进行活动。而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池中植睡莲或荷花的传统手法,这样比较符合老年人喜清幽、恬静的性格。场地的设置主要考虑以休息、聊天、小型体育锻炼为主,注重户外活动、个体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水面设置一些水榭,内置座椅,老人可以在里面休息、打牌、下棋。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除供跳舞之用的场地以硬质铺地为佳外,其他都最好是木质等软质材料。
注重人际关系的水景住宅设计
中国人很重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大多通过场所的合理布局才能体现出来。在人口稠密的居住区中,邻里关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水景住宅正是可以通过“水”这一特殊的媒体,起到沟通邻里关系的作用,因为人天生的趋水性,使得水可以较容易地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由于水的存在,人们更加乐于外出,乐于在水边游戏、休憩,为更好地方便居民之间的交往,在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座椅,方便人们的休息与交谈。
对策二:师法自然,丰富水景内容
滨河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河道景观结构,加强景观功能,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滨河景观的持续发展。
驳岸的处理
现在市郊水景住宅中对自然河道的整治往往采取“衬”的方法,即钢筋水泥护衬水系。其实自然的水系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水泥衬底和护衬之后,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