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岩石的种类
石令人古,中国人爱石的原因不外石性坚硬不移,长存天地之间,而形状又峥嵘雄奇,具艺术性。
石的可贵主要在于”骨”如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石者,天地之骨也”,以石为骨的审美内涵,代表石头古老的历史性和坚固的物质性,也代表庭园饱受沧桑而它依然存在,还蕴含着如果没有石,园就无以立的重要性。石是庭园之骨,人无骨则无以立,庭园也不能无石。
网师园中的灵璧石
庭园叠掇石山所用的岩石材料,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山石与湖石,雪白的宣石另列为一类的,为湖石的一种。山石即山上开采的多面多棱的岩石,如黄褐色的黄石产于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及镇江圈山。湖石即有溶蚀空洞的石灰岩,以太湖洞庭膝山所产的最负盛名,石料统称太湖石,简称湖石。唐代白居易爱石,尤其推崇太湖石,并为它作记:“石有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次之。”(白居易《太湖石记》)。而其它尚有昆山县马鞍山出产的昆山石,宜兴张公洞、善卷洞一带出产的宜兴石,南京附近沿江的七星观至山口仓头一带所产的龙潭石 ,南京青龙山所产的青龙山石,灵壁县磬山所产的灵壁石,镇江大岘山一带所产的岘山石,宁国县所产的宣石,江州湖口所产的湖口石, 浙江武康石,其名有锦罗、鬼面、叠雪诸品,广东英德县含光镇与真阳县之间所产的英石(用作盆景陈设),巢湖所产散兵石,以及以陈旧为贵的锦川石等。
中国历代庭园中,所采用的岩石,皆以就地取材为原则,造就了岩石种类众多,宋代杜绾《云林石谱》三卷,记载了观赏用石料一百百多种,并分述其产地、特性、形状及色彩。明末计成《园冶》记录造园山石材料有十六种,其中适宜叠山的有太湖石、龙潭石、岘山石、宣石、散兵石、黄石等六种,他最称许的是黄石,因为产地多容易寻求,便于就近采取,而且质坚文古,可以堆叠高山峻岭。计成一生的活动地区, 大多在江南一带,所以他列举的产石之区,多数在江苏安徽境内,这和他就近取材的主张是一致的。这众多的石材,是庭园山石景色多样变化的一个原因。
各地庭园中之山石,较著名的有太湖石、黄石、青石等。太湖石表现出一种柔美,它外形轮廓飞舞迭宕,姿态多变;石身上还有许多小孔和折皱,色彩较纯,犹如青玉。既能像雕像一般孤赏,又能堆假山。一些大型庭园的真山之畔,常用湖石峰来点缀和强化山景之美。从中国古典庭园中现存的名石来看,确实大都是高大雄伟、形质具美的太湖石为主。太湖石被广泛采用,以江南庭园用得最多,这是由于石美而又靠近产地之故。
黄石和青石,质地坚硬,有分明的棱角,能表现山水景致的力量与气势,如悬崖绝壁等。计成在《园冶》中曾给黄石以很高的评价,说“俗人只知其顽夯,而不知其妙也”,认为黄石“斧凿不入,其文古拙”,用它可堆出入画的作品。青石颜色青灰,质较黄石软些,亦有削直的外形轮廓,园中也颇多应用。
除了以上石种外,安徽的灵壁石、江苏的昆山石,广东英石、黄蜡石也是庭园艺术山水造景常用之材,它们或刚或柔,或圆或方,或大或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山石形象美。
以下将中国庭院中常用的岩石及其应用作一整理:
品类 | 种类 | 产地 | 颜色 | 应用 |
黄石 | 山石 | 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 镇江圈山 | 黄褐色 | 叠山最佳 |
太湖石 | 湖石 | 太湖、洞庭膝山 | 灰白色笃主 | 叠山、立峰 |
昆山石 | 山石 | 昆山市马鞍山(江苏) | 洁白 | |
宜兴石 | 山石 | 宜兴张公洞、善卷洞一带 | 黑黄色、白色 | |
龙潭石 | 山石 | 南京附近沿江、七星观至 山口、仓头一带 | 青色 | 叠山、单点立峰 |
青龙山石 | 山石 | 南京青龙山 | 花石 | 点竹桂林 |
灵璧石 | 山石 | 灵壁县磬山(安徽) | 峰、峦 | |
岘山石 | 山石 | 镇江大岘山 | 黄色、灰青色 | 叠山 |
宣石 | 湖石 | 宁国县 | 雪白 | 叠山 |
湖口石 | 湖石 | 江州湖口 | 青色 | |
武康石 | 山石 | 浙江 | 其各为锦罗、鬼面、叠雪诸品 | |
英石 | 山石 | 广东英德县之含光镇与 真阳县之间所产 | 灰白、灰青色 | |
散兵石 | 巢湖 | 青黑色 | 叠山 | |
黄蜡石 | 山石 | 广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