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意境之美 中国园林

意境之美 中国园林

发布时间:2019-06-23 点击数:1188


“峭壁山者,靠壁理地,借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文,仿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

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


当我们游览中国古典园林,就彷彿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人工堆山修建上林苑。汉代以前的园林,基本上是帝王贵族围猎的苑囿。


秦、汉时有模仿自然的造园;魏晋南北朝时对自然美的追求,山水诗、山水画应运而生,唐宋园林造景引入诗、书、画等艺术及禅宗思想,大大丰富了园林的内涵。明清则达到了辉煌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发展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造园人才辈出,许多文人也直接参与造园,最著名的有文征明;明代还有计成的《园冶》园林艺术专著出版。


网师园

网师园


亭台楼阁 融于自然


古人遨游名山大川,领略了大自然,将感悟体现在文字,化为诗词;体现在绘画,就成为山水画;移植到有限的庭园空间,将宏伟秀丽的河山,以写意的方法再现,成为中国园林,如:《园冶》一书所写“多方胜境,咫尺山林“。


中国古典园林内的秀丽景色,都是由一些基本的造园景物组合而成,概括来说,主要有四大部分:


山水─包括假山、石峰、池塘、小溪等。

花木─指林木及花草。

建筑─包括厅堂、轩、馆、亭、台、楼、阁、 榭、廊、舫等。

题咏─各种匾额、楹联。


中国园林融合了自然美与建筑美。在园林中,建筑作用是引导游人去欣赏景色,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才是主角,因此园林建筑必须与自然景观相协调。而中国园林的建筑呈非轴线、非对称布局,这能使之与自然相融。即使皇家园林建筑,也不像宫殿建筑那样严格对称,整齐中有变化。私家园林里的建筑更是根据地形,自由布局,达到灵动变化的效果。


园林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包括厅堂、轩、馆、亭、台、楼、阁、榭、廊、舫等,可以配合不同的景物,满足不同的功能。亭榭可放在山间、水边,花树之间点缀;楼阁涵纳全景,可供人登眺;园林分隔可用复廊或花墙;跨水可作桥,或曲、直或如飞虹;面对主要景物可设厅堂;联系于房屋之间的廊子,则起到贯穿全园的作用。园林建筑中的陈设,与园林风格相协调,色彩淡雅、朴素,采用的图纹样式富有象征意义,与园林意境相呼应。


留园

苏州留园又一村


感知的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释、道、儒,人们普遍敬神行善。人生意义在于回归自然,返本归真。“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经由日常生活中的领悟,升华为一种境界,处处融在生活,影响细致入微。士大夫、文人、雅士追求超尘、脱俗,寄情自然山水,憧憬仙山琼阁,诗情画意,内心满是恬静淡雅、浪漫飘逸,朴实无华。这也反映在中国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意境内涵。


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中国园林艺术综合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而意境即产生于园林整体的综合艺术效果,通过“色、声、香、味、触“,引入到无限内涵的空间意境中,唤起游赏者记忆联想、物外情、景外意。


拙政园

拙政园


所以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从多方面来营造一种自然而诗意的氛围,使人们在园中可获得视听等多重感知。例如苏州拙政园的“听雨轩“,巧妙应用“听觉“感官形成一种特殊意境的营造;其在园内的一角种有芭蕉,每当下雨,雨打芭蕉叶的声响便渲染雨景的氛围,又以院内的池边桂花、玉兰、桃、竹等做为陪衬,丰富了四季景色的变化。拙政园留听阁里赏雨景的亭子,其东面和南面两侧均临水池,池内培植荷莲,荷叶尽铺池面;“留听阁“其意取于李义山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每逢入秋时分,秋雨连线,雨滴在残荷上跳跃滚动,于阁内品茗听雨甚有诗情。在承德避暑山庄西、北两面群山叠翠,近处则古松参天,每当风穿过松林,发出瑟瑟松涛声,其气壮山河之阵势令人惊叹,因而万壑松风即由此而出。


园林属于一种立体的空间领域,跟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因此园林拥有一种独特的空间美。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山池、花木、亭台楼阁等等元素,通过借景、对景、障景等手法,创造出既现实又空灵的空间,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意趣。在中国园林内的美景,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沉思品茗,使人们在恬静、淡雅、飘逸的心态中,进一步领悟了人生真谛与宇宙浩瀚深邃的境界。




在线客服

  • 热线电话:18928759516

版权所有©2011-2019:广州田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17349号 技术支持:视点网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693号